法會

    我們活著, 要追求有價值的人生, 在這一望無垠,茫茫無邊的人生苦海裏,我們必須駕著信仰的船筏,才能夠使身心安住,使生活更充實,更美化。

佛教與一般哲學不同,佛教不只是講知識,講理論,佛教更注重虔敬的信仰,完美的道德。但是,佛教最主要的卻是重視實踐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修行」。

社會上有人很想學佛,然而人一生的歲月,為別人、為金錢、為愛情、為名利、為官位‧‧‧而忙碌,處在這種榮辱、是非、毀譽、得失中要如何修行?如何有時間修行?

其實,只要有心,修行的種類很多,包括修身與修心,如以禮佛、誦經、拜懺、靜坐等為日常修行功課,或到寺院參加朝山、受戒、講習會、夏令營、短期出家修道會等,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。

【法會】佛教儀式之一。又作法事、佛事、齋會、法要。乃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集會。即聚集淨食,莊嚴法物,供養諸佛菩薩,或設齋、施食、說法、讚歎佛德。

印度古來即盛行此類集會,而中國於後漢時即有皇帝行齋會之事。歷代三寶紀卷四載,光和三年(180),後漢靈帝於洛陽佛塔寺飯諸沙門,懸繒燒香,散花燃燈。或設會討論佛義、講經等,以達祈福增慧之目的。齋請僧侶之法會稱為千僧會、萬僧會。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(529),於同泰寺設救苦齋;中大通五年,又於同泰寺設無遮大會,帝親自講金字般若經。此外,行於中國之法會尚有水陸會,即設齋食供養水陸有情之法會;梁武帝時,始行於金山寺。盂蘭盆會,即於每年七月十五日,以百種物供養佛法僧三寶,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。以及光明燈會、報恩會、彌勒佛聖誕法會、供佛齋天法會、觀音菩薩聖誕法會、佛陀聖誕法會、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、地藏菩薩聖誕法會、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法會、藥師佛聖誕法會、阿彌陀佛聖誕法會及佛陀成道紀念法會等。

星雲大師對「法會」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解說:

人與人相聚的因緣很奇妙,形式也是五花八門,不過,有一種特別殊勝的聚會,是以「法」相「會」,也稱為「法會」。什麼是法會呢?

DSC_9275
DSC_9321
IMG_E1050

 

  1. 以法為會:一般人以為,法會就是到寺院裡參加某種宗教儀式,其實這只是狹小的一部分。法會,是以真理集會大眾,大家聚在一起,彼此交流,聽聞、體會佛陀所說的法義。它不僅僅限於宗教儀式,它也可以是一場講演、讀書會、討論會、聯誼會、禪坐會等等,不論任何形式,讓參加者對真善美的道理有所吸收,有所獲益,就是一場法會。
  2. 以法為師:有些人拜師學藝,這是以人為師。佛教講「依法不依人」,是要我們以真理為師。以法為師,讓我們找回內心本有的清淨真如佛性;以法為師,可以和宇宙萬有交融,提升內在的精神、思想、觀念、見解;以法為師,它開通我們的生命,讓我們離苦得樂,轉迷為悟,讓我們去纏縛、得自在。
  3. 以法為軌:以法為軌,能夠讓我們對宇宙事物有所了解,認識它的準則、規範。好比一朵花、一棵樹,有它成長的軌則;一桌一椅、一人一事,乃至一個念頭,有它緣起生滅的軌則。一個我行我素的人,經常為人詬病,因為他不懂得與人相處的規則。參加法會,以法為軌,能悟出道理,人人以法為軌,能與人融和相處,人際關係和諧,社會安樂,世界可致和平。
  4. 以法為樂:學習佛法,能看清世間真相,生滅輪轉、生生不息,一切都是緣起法則。看透生命,執著能夠放下,痛苦能得解脫,頹喪能再提起,懈怠能轉為積極,此即所謂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。有了法樂,不會耽溺在財色名食睡五欲的短暫快樂。享有法樂的人,身體輕安,內心安寧,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,不論貧富貴賤,都很自在。
zh_TW繁體中文